泓泰

京华物语㊳丨从“五花”“八门”到天桥“八大怪”

admin
京华物语㊳丨从“五花”“八门”到天桥“八大怪”-第1张-游戏相关-泓泰

清末诗人易【yì】顺鼎【dǐng】在《天【tiān】桥曲》中,写道【dào】:“垂柳腰肢全似【sì】女,斜阳【yáng】颜色好于【yú】花。酒旗戏鼓天桥市,多少游人【rén】不忆家。”

天桥曾经和【hé】西单、鼓【gǔ】楼、东四一【yī】样,是老北京最繁华【huá】的地方。元明时期天桥就【jiù】已经出现【xiàn】了市【shì】场,到清代末期【qī】已经发展【zhǎn】得繁荣异常。来【lái】天【tiān】桥,不【bú】仅可以看戏逛茶馆【guǎn】,更【gèng】有数不尽的小吃【chī】摊,最使天桥【qiáo】与众不同的【de】,还要数应有尽有的民【mín】间艺术【shù】表演。来【lái】天桥,吃喝玩乐一应俱全。

如【rú】今的天桥虽不复当年,但广场上仍有【yǒu】天桥“八【bā】大怪【guài】”的塑像。所谓天桥“八大怪”,指的是【shì】活跃在天桥地【dì】带【dài】、技艺超【chāo】群的【de】八位民间艺人。京味【wèi】儿文学作家刘一达曾在【zài】八十年代【dài】到天桥采访过几位【wèi】老艺人,梳【shū】理【lǐ】了三代天桥【qiáo】“八大怪”的【de】历史。

本文选自《典故北京》,较原文有删改,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。

《典故北京》,刘一达著,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版

原文作者丨刘一达

摘编丨镜陶

“五花八门”是哪“五花”,哪“八门”?

老北京人聊到天【tiān】桥【qiáo】的时【shí】候,一定会说:“那地【dì】方真是【shì】五花【huā】八门,让人眼【yǎn】花缭乱。”

“五花八【bā】门【mén】”,五岁小孩儿也会知道这是一句成语。但【dàn】什么叫“五【wǔ】花八【bā】门”?哪“五花”,哪“八【bā】门”?深问【wèn】您【nín】一句,您就不见【jiàn】得知【zhī】道了。

有【yǒu】人解【jiě】释【shì】“五花八门”,是指中国古代打仗的阵势。古人打仗讲究排兵布阵【zhèn】,其中【zhōng】最【zuì】有名的是“五行阵”和“八【bā】门阵”,“五花八门”就是指这两个【gè】阵【zhèn】势,因为它们【men】变化多端,让【ràng】人眼花缭乱,所以这个【gè】成语有目不【bú】暇接的【de】意思【sī】。

可这个成【chéng】语既然是典出“五行阵”和【hé】“八【bā】门阵”,为什么不叫“五【wǔ】行八【bā】门”,却叫【jiào】“五花八门【mén】”呢?显然,这种解释不能自【zì】圆其说。

其【qí】实,“五花八门”是【shì】过去的江湖的隐语,“五花【huā】”和【hé】“八门”都【dōu】是有【yǒu】所指的。

“五花”,喻指五种花,而且这五种花都是喻人的。

它们是:“金菊花”,喻【yù】指卖茶的【de】女子;“木棉花”,喻指走街串巷【xiàng】为人看【kàn】病的游医【yī】,即郎中【zhōng】;“水仙【xiān】花”,喻【yù】指妓女【nǚ】;“火棘花”,喻指杂【zá】耍演员;“土中花”,喻指挑【tiāo】夫。

“八【bā】门”,指【zhǐ】的是过去江湖【hú】上卖艺耍手【shǒu】艺的八【bā】种人,简【jiǎn】单说就是“巾皮彩挂,平团调柳”。

具体讲:“巾”,指的是看相算命的;“皮”,指【zhǐ】的是卖中草药的【de】;“彩【cǎi】”,指的【de】是变戏法的;“挂【guà】”,指的是江湖卖艺【yì】的;“平【píng】”,指的是说【shuō】书弹唱的;“团”,指的是街头卖唱的;“调【diào】”,指的是【shì】搭棚扎纸的;“柳【liǔ】”,指的是高台【tái】唱【chàng】戏的。

这“五花八【bā】门”,您在老北京天桥【qiáo】都能找【zhǎo】到。不能说天桥这地界,出产“五花八【bā】门”的这些江湖【hú】艺人;只能【néng】说天桥【qiáo】特有的“气场”,适合“五花八门【mén】”的这些江湖【hú】艺人生存【cún】和发展。

正因为如此,天桥在老北京人【rén】眼里【lǐ】是【shì】块“杂巴地【dì】”。江湖上【shàng】的许多好玩【wán】儿的有趣的,您在这儿【ér】能【néng】见到。江湖上【shàng】那些坑蒙拐骗,见不【bú】得人【rén】的阴【yīn】暗事儿,您在这儿也能碰到。

当然,天桥【qiáo】最诱【yòu】惑【huò】人的是杂耍、曲艺等民间的表演艺【yì】术,它【tā】也被【bèi】视为【wéi】老北京曲艺和【hé】杂技的发源地,比【bǐ】如相【xiàng】声就是在天桥产生的【de】,还有一些曲艺的曲【qǔ】种【zhǒng】、杂技【jì】的【de】表演是在天【tiān】桥唱出来演出来【lái】的,包括【kuò】代表北京的剧种评剧。

北平沦陷时期,民间艺人金业勤在天桥卖艺。

第一代天桥“八大怪”

在天桥各种民间表演艺术中,最【zuì】有名的就是“八大怪”了。这“八【bā】大【dà】怪【guài】”,是八【bā】位以“怪”著称的艺人,跟“八【bā】门”没有任何关系。

一个艺人能跟这个“怪”字沾边【biān】,那可不是【shì】简单的事【shì】儿,其身手【shǒu】肯定不【bú】凡,而且要有【yǒu】与众不【bú】同的绝活儿【ér】。

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,曾多【duō】次到天桥地【dì】区【qū】采【cǎi】访。当时天【tiān】桥地区的【de】许【xǔ】多老胡同和平房还没拆,老天桥演【yǎn】艺场子【zǐ】的遗迹尚【shàng】存【cún】,一些天桥的【de】老【lǎo】艺人还【hái】在。在这里的街巷【xiàng】漫步,还能感觉到老天【tiān】桥的古韵。

我先后【hòu】采访了“大狗熊”“飞飞飞”“虫子杨”“大刀张”张宝忠的儿子【zǐ】张少杰、“摔跤满”满宝珍【zhēn】、玩车技的“小【xiǎo】老黑儿【ér】”等【děng】老【lǎo】天【tiān】桥有【yǒu】名的艺人。

双簧表演艺术【shù】家【jiā】孙宝【bǎo】才,绰号“大狗熊”,当时一些文章说他是【shì】天桥的“八大怪【guài】”之【zhī】一【yī】。我采访他时【shí】,他已经八【bā】十多岁了。

老爷【yé】子是在【zài】北京曲艺团退的休,土生【shēng】土长的“天桥【qiáo】人”。他笑着对我说:“我可够不上‘八【bā】大怪’。当年【nián】天【tiān】桥的【de】‘八大【dà】怪’在【zài】京城赫【hè】赫有名【míng】,家喻户晓,说他们‘怪’,名不虚传。他们的【de】玩意儿真够得上这个【gè】‘怪’字。”

“八大怪”,人怪,玩意儿怪,对他们的说法也“怪”。

“八【bā】大怪”究【jiū】竟都是谁?在天桥的地【dì】面【miàn】儿上,居【jū】然也【yě】说法【fǎ】不一。记得当时【shí】我【wǒ】问了许多人,这个告诉我“八大怪”都有谁,那个告诉我“八大怪”是谁【shuí】,十个人十个说【shuō】法,最后把他们告诉我的“怪【guài】”放到一【yī】起梳理,竟然弄出二十多【duō】个“怪”来。

到底【dǐ】谁是“八大怪”呢?后来我查【chá】了【le】许多老北京有关天桥【qiáo】的史料,发现原来这“八大怪”是有“时【shí】间段【duàn】”的,也就是说不同【tóng】的历史【shǐ】时期,有不同【tóng】的“八大怪”。

“八大怪”是天桥艺人【rén】们比较公【gōng】认的“怪【guài】人”。这些【xiē】“怪【guài】人”出【chū】现在三个时期:

第一个时【shí】期是清朝【cháo】末年的光绪年间,这个【gè】时【shí】期,是【shì】天桥民【mín】间艺人的初起阶段,被人们【men】评为“八大怪”的算是【shì】第一拨。

这【zhè】拨“八【bā】大怪”的【de】第一“怪”,是唱【chàng】太平歌词、说相声的朱绍文,他【tā】的艺名叫“穷【qióng】不怕”,祖籍浙江绍【shào】兴,是汉军旗人。

“穷不怕”

朱绍文生于【yú】1829年,死【sǐ】于【yú】1904年【nián】,活了七十五岁。他从小学的是京剧,唱架子花脸,后来标新立异【yì】,改唱太【tài】平歌词,并与【yǔ】说【shuō】相声的“孙丑【chǒu】子”结拜【bài】为【wéi】把兄弟。

在天桥表演,行话叫“撂地”,即在【zài】地面儿圈出【chū】一【yī】块场地,演【yǎn】员在【zài】“地上”表演,演完一段【duàn】,向【xiàng】观众收【shōu】钱,所以【yǐ】又叫“平地抠饼”。要想让观众掏钱【qián】,您必须【xū】得有【yǒu】真功夫【fū】。

朱绍文【wén】会的玩意儿很多,他除了即兴演唱太平歌【gē】词【cí】,还擅长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,为【wéi】后人津津乐道【dào】的是他撒的一副对联:“画上荷花【huā】和尚画,书【shū】临【lín】汉字【zì】翰林【lín】书。”

这副对联【lián】正着念,反【fǎn】着念,音是一样的。写这些【xiē】是为了“粘圆子”,江湖术语招人【rén】的【de】意思。白沙撒【sā】字,堪称【chēng】天桥一“怪”。

朱绍文【wén】还会打【dǎ】竹【zhú】板,他手里的竹板上【shàng】刻着两句话:“满腹文【wén】章穷不怕,五车书史落地贫。”“穷不【bú】怕”这个【gè】外号就是这么【me】来的【de】。

他收了两【liǎng】个徒弟,一个叫“贫有【yǒu】本”,一个【gè】叫“穷【qióng】有根【gēn】”,有时【shí】三人一块说相【xiàng】声。他们编的相声针砭时弊,嘲讽陋习,一时【shí】传【chuán】为佳话【huà】。

1872年出版的《都门汇纂【zuǎn】》里,有一首说他的《竹【zhú】枝词》:“白沙撒字作生【shēng】涯,欲索钱财谑语发,弟子更呼‘贫【pín】有本’,师徒【tú】名【míng】色也堪夸。”

相声这种【zhǒng】表演形式,在朱绍文之前,已经在【zài】天桥出现,但是【shì】朱绍【shào】文有文化,他【tā】改编了许多民间【jiān】笑话,并且采用说、学【xué】、逗、唱的形式【shì】,使相声这种【zhǒng】民间表演更加完善。

朱绍文创【chuàng】作了许多相【xiàng】声作【zuò】品【pǐn】,如《字象》《黄鹤楼》《庄【zhuāng】公打马》《八大改行》等,已成为经典作【zuò】品,至今【jīn】仍被相声演员【yuán】表【biǎo】演。

第二“怪【guài】”是【shì】滑【huá】稽演员“醋溺高”。“醋溺高”是【shì】他的外号,什么意思呢?至今无解。江湖上【shàng】只知道【dào】这【zhè】个人姓高,叫什么名【míng】不知道。

此人整天蓬头垢【gòu】面,留着脏兮兮的大胡子,身穿油脂麻【má】花的布【bù】袍【páo】,一脸滑稽相,擅长模仿各【gè】种人物,说【shuō】学逗唱【chàng】,无所不【bú】能【néng】。

《朝市【shì】丛载》一书【shū】对他的描【miáo】写是:“一脸黑泥连鬓毛,手拈草珠旧纱袍【páo】。骂【mà】人都作寻常事,得意人呼醋【cù】溺高。”

第【dì】三“怪”是演滑【huá】稽【jī】的“韩麻子”。此人也没留下名字,人们只知道【dào】他姓韩【hán】。

他怪在长的模样上,冬瓜脑袋,紫黑的脸,眉目怪诞,奇【qí】丑无比,一脸【liǎn】麻子,前额还【hái】有【yǒu】几道梅花纹。

他的这副尊容【róng】本身【shēn】就惹人【rén】发【fā】笑,再加上他擅【shàn】长说、学【xué】、逗【dòu】、唱,所以【yǐ】,在天桥,不用拉场【chǎng】子,拎着大鸟笼子,往那【nà】儿一【yī】站,便会招来许多看客。

第【dì】四“怪【guài】”是敲【qiāo】盆【pén】唱曲的“盆儿秃子”。人【rén】们也不知其姓名,只知【zhī】道他的绰号【hào】。

所谓的“盆儿”,是他在天桥表演,手里总是拿着一个口径一【yī】尺【chǐ】长的瓦盆,用筷子能敲出悦耳的声响,一边【biān】敲,一边哼唱自编【biān】的太平歌词【cí】,经【jīng】常“现挂”抓哏,让人【rén】捧腹【fù】。

《天桥杂咏》里形容他:“曾【céng】见当【dāng】年盆秃子,盆【pén】儿【ér】敲得韵铮铮。而今【jīn】市井夸新调,岂识秦【qín】人【rén】善【shàn】此声。”

第五“怪”是玩【wán】杠子的“田瘸子”。人们也不知【zhī】道他的姓名。他走道【dào】一瘸一拐,但在杠子上【shàng】却身手不凡,既【jì】能寒鸦浮水,又【yòu】能鹞子翻身,最【zuì】绝的是他能【néng】以两个手指【zhǐ】支撑【chēng】,在杠子上倒立“拿【ná】大顶”,让人百看不厌。

《朝市丛载》中对他赞誉道:“瘸【qué】腿何曾是废人,练成【chéng】杠【gàng】子更通神。寒鸦浮水头朝下,遍身功夫【fū】在【zài】上身。”

第六“怪”是表演化装相声的“孙丑子”,人们也只知【zhī】道他的外号,不知他名字。他是“穷【qióng】不怕”的师【shī】兄【xiōng】弟,以说相声【shēng】谋生。长【zhǎng】相丑,又常【cháng】常【cháng】穿着【zhe】奇怪【guài】的装束,有【yǒu】时甚至穿着【zhe】出殡的丧袍【páo】,披麻戴【dài】孝,手里拿着招魂【hún】幡,做【zuò】出各种怪相,来博取人【rén】们【men】的开【kāi】心一笑。

《天桥杂咏【yǒng】》一书对他的评价是:“为谋生计戴麻冠【guàn】,行哭【kū】爸爸又呼冤。莫【mò】道国【guó】人多忌讳【huì】,也知除假使真钱【qián】。”显【xiǎn】然对他的【de】这种自轻自贱、低级下作的表【biǎo】演【yǎn】是嘲讽的。

第七【qī】“怪”是表【biǎo】演【yǎn】吹【chuī】鼻嗡子的“打麻铁【tiě】壶的”,他连姓【xìng】名都没留下来【lái】,人们只记【jì】住了他演的玩意儿【ér】了。

“吹【chuī】鼻嗡子”就是【shì】用两个【gè】特【tè】制的小竹管儿插到鼻孔里,然后使【shǐ】劲用鼻音【yīn】通过竹管发出【chū】有韵【yùn】律的音响。随着音响,他还要哼【hēng】唱自编的小调。与此同时,他的腰上【shàng】还【hái】挎着一【yī】个破铁壶,一边【biān】唱【chàng】着【zhe】,一边敲【qiāo】打【dǎ】着这铁壶,十分风趣【qù】,逗人发笑。

《天桥杂咏》里对【duì】他的描写【xiě】是【shì】:“麻【má】铁壶敲韵调扬,亦【yì】能【néng】随手协宫商。当时牛鬼蛇神样,看【kàn】到而今转【zhuǎn】觉【jiào】强。”

第【dì】八“怪”是耍石头的“常傻子”,人们只知道他【tā】姓常,名字没有留【liú】下【xià】来。外号“傻【shǎ】”,其实【shí】他并不傻。在天桥【qiáo】卖【mài】艺时,常带【dài】着他【tā】的弟弟,哥儿【ér】俩一【yī】块耍石头。

常傻子

他耍石头【tóu】兼卖丸药【yào】,即所谓“大力【lì】丸【wán】”。“撂地”时【shí】,放着【zhe】大大【dà】小小的一堆石头,旁边【biān】是铁匣子,里面装着“大力丸”。

表演时【shí】,手里拿【ná】着一块青【qīng】石,面对【duì】一块【kuài】大石头,嘴里振振有词【cí】,然后屏【píng】气【qì】凝神,大喊一声照着那石头砸下去【qù】,顿时石头【tóu】粉碎。

这时,他【tā】对现场的观众说,这【zhè】是吃【chī】了【le】“大力丸”之后才有的力【lì】气,撺掇大伙儿买药。这大【dà】概【gài】是最早的商品【pǐn】推销【xiāo】术。

《天【tiān】桥杂咏》对他的描述是:“猛向石头哈一声,抡开双【shuāng】臂定双睛。石【shí】头撤去石头【tóu】垫,肉绽【zhàn】皮开也不【bú】成。仙家煮石事【shì】荒唐,常傻而今可做粮。顽【wán】石且能迎手碎,何须更觅点【diǎn】金方【fāng】。”

以上的第一拨天桥“八大怪”,有三个特点:

一是除【chú】朱绍【shào】文之外,其他七“怪”都【dōu】有【yǒu】姓,却没留下【xià】名字,可见他们【men】几【jǐ】乎没有文化,社会地位比较低。

二是他们的“怪”,是因【yīn】为长得【dé】丑【chǒu】。您瞧吧【ba】,不是麻子【zǐ】、秃子、瘸子,就是傻子【zǐ】、丑子【zǐ】,没一个长得顺【shùn】溜的。

三是他们的表【biǎo】演比较简单,有的【de】几【jǐ】乎【hū】没有【yǒu】什么艺术性【xìng】,只是【shì】靠长相古怪,或【huò】穿着奇特,做“怪【guài】”样,出洋相来博取【qǔ】观众的欢心。

第一拨的“八大怪”,多少【shǎo】有拿这些人【rén】“开涮”和嘲弄的意味【wèi】。当然【rán】他们的表演,除了“穷不怕”以外,也没有什【shí】么“艺”可以传承【chéng】的。

第二拨天桥“八大怪”

在清末民初,20世纪一二十年【nián】代,即辛亥革命【mìng】前后,天桥又出【chū】现【xiàn】了【le】一批“怪【guài】人”,被【bèi】人称为第【dì】二【èr】拨“八大怪”。他们是:

第一“怪”是“老【lǎo】云【yún】里飞”。他的真名叫白庆林,堂【táng】号【hào】“庆【qìng】有轩”。他【tā】最早是梨园行【háng】的武生演员,在天【tiān】桥卖艺除了唱两口,也【yě】靠打把式翻跟头招揽观众。

他【tā】“撂地”的场【chǎng】子,用白【bái】灰【huī】写着【zhe】“云里飞,壁里蹦,雨来散,风【fēng】来【lái】乱”。他的跟【gēn】头翻得高,也翻【fān】得远,给人以云中翻滚的【de】感觉,“云里飞”名不虚传。

第二“怪”是用鼻哨吹戏【xì】的“花【huā】狗熊”,只留下外号,没留【liú】下真实姓名【míng】,他的【de】功夫是用两根竹管【guǎn】插进鼻孔,能吹【chuī】出许多【duō】戏曲,还有【yǒu】各种鸟【niǎo】兽的声【shēng】音,边吹边唱,插科打诨,逗人【rén】发笑。

第【dì】三【sān】“怪”是【shì】口技演员“百鸟【niǎo】张【zhāng】”,他的真名叫张昆山【shān】,老北京的许【xǔ】多报【bào】章都介绍过他【tā】,其口技表演惟妙惟肖【xiāo】,自称“凡是能飞的【de】一概能【néng】学”。“百【bǎi】鸟张”的口技当年在京城家【jiā】喻户【hù】晓。《都市丛载【zǎi】》说他:“学来【lái】禽语韵低昂,都下传呼‘百鸟张【zhāng】’。最【zuì】是【shì】柳荫酣醉后,一声婉转听莺簧【huáng】。”

第四“怪”是耍活【huó】蛤蟆的,只留下了玩意【yì】儿,没【méi】留下【xià】姓名。因这个演【yǎn】员【yuán】年过花甲,演出时呼【hū】蛤蟆是【shì】学生,一招呼学生,蛤蟆便自己爬过【guò】来,所以人们又叫他“教书【shū】老先生”。其【qí】实他【tā】并没文化【huà】,靠玩蛤蟆玩【wán】出了名儿。

第五“怪”是耍金钟卖唱的,也没留下姓【xìng】名,人们只记住了他【tā】的玩【wán】意儿。所谓“金钟”,是锃光瓦亮【liàng】的一个铜筒子【zǐ】,亮如明镜,演员【yuán】拿【ná】出各种图片,照在铜筒【tǒng】子【zǐ】上,幻化出不同影像,演【yǎn】员一边【biān】摆弄图【tú】片【piàn】,一边【biān】唱【chàng】小曲,非常滑【huá】稽。

第六【liù】“怪”是耍中幡【fān】的“王小【xiǎo】辫”,这在当年天【tiān】桥是非常有【yǒu】名的表【biǎo】演项目【mù】。中幡是【shì】用【yòng】长三丈多【duō】的竹竿,挑【tiāo】起顶部的伞盖,伞布两边配有小旗和串铃,整个中【zhōng】幡有几十【shí】斤重。

“王小辫”

“王小【xiǎo】辫”托在【zài】手上【shàng】,顶在肩【jiān】上【shàng】、头【tóu】部、胸前【qián】后背,能【néng】耍出一套完整的动作,有“霸王举鼎”“朝天一【yī】炷【zhù】香”等名【míng】堂。“王小辫”在耍中幡【fān】的同时,还带着徒弟现【xiàn】场摔跤表演,每天【tiān】都能吸引许多观【guān】众。

后来,他的徒弟宝善林“宝【bǎo】三”,继承了他【tā】的【de】中幡表演绝活儿,现【xiàn】在【zài】,天【tiān】桥的中幡已经被列【liè】为北京市【shì】非物【wù】质【zhì】文化遗产。

第七“怪”是练铁【tiě】锤的【de】志真和尚。此【cǐ】人的一绝是,手拿几十斤【jīn】重的铁锤,一边【biān】大喊【hǎn】,一边朝自己【jǐ】的胸部猛击,却无任何疼痛【tòng】之感。练完之后,他便兜售自己【jǐ】炮制的【de】“切糕丸”,声称吃【chī】了这【zhè】种药丸,不但能治饿,还能抗击【jī】打【dǎ】。

《江【jiāng】湖丛画》对他的这种“怪举”写道【dào】:“卖【mài】打夸张药力真,街头叫喊为惊人。频敲左肋砰砰响【xiǎng】,也【yě】是千【qiān】锤百【bǎi】炼身。少林肯【kěn】传授轻抛【pāo】,两【liǎng】个铜元卖【mài】一包。不信当场来【lái】试验,小【xiǎo】僧能挺铁锤敲。”

第【dì】八“怪”是耍狗熊顶碗的“程【chéng】傻子”。此人在老天桥非常有名,绝【jué】活儿是【shì】头上能顶十【shí】三个【gè】花碗,而且顶着【zhe】碗能【néng】做【zuò】许多【duō】高难度动作,花样让【ràng】人【rén】看了目不暇接。

除了这【zhè】个【gè】绝活儿,他还会【huì】耍狗【gǒu】熊,是天桥艺人的一个招牌【pái】。《江湖丛画》中【zhōng】对他描写道:“程傻登场不耍熊,十三宝塔【tǎ】耍【shuǎ】尤工。要知【zhī】饭【fàn】碗熊【xióng】牢固,第一全【quán】凭顶上【shàng】功。”

第三代天桥“八大怪”

民【mín】国以后到1949年北平解放,天桥【qiáo】的演艺【yì】场【chǎng】子又出【chū】现了一【yī】些奇人,人们列出八位来,把他【tā】们看作是【shì】第三拨“八【bā】大怪”。他们是:

第【dì】一“怪”是【shì】表演滑【huá】稽和相声的“小云里飞”,他【tā】的大号叫白【bái】宝山,是老【lǎo】“云【yún】里飞”的儿子【zǐ】。因为他【tā】戏【xì】曲武功出【chū】众,折跟头打把【bǎ】式让人眼花缭乱,人【rén】送外号“草上飞”“壁里【lǐ】蹦”。

“小云【yún】里飞”从小【xiǎo】跟父亲在天桥“撂地”,继承了【le】父亲的功夫,又有【yǒu】所创新,每【měi】次【cì】演出【chū】,带着儿子白全福和【hé】弟子,每个人扮演不同【tóng】角色,说学逗唱,插【chā】科打诨【hùn】,逗人发笑【xiào】。

相声【shēng】的“柳活儿”到【dào】他这儿日趋成熟,他留下了许多“柳【liǔ】活儿”的经典,如《炸酱【jiàng】面》《空【kōng】城计》等,相声名【míng】家侯【hóu】宝林【lín】、郭全宝等【děng】都【dōu】跟他学过【guò】艺。

第二“怪”是拉洋片的“大金牙【yá】”,他【tā】的本名叫焦【jiāo】德池,因为【wéi】嘴里镶着金牙而【ér】得此绰号。拉洋片是他【tā】首唱【chàng】,同时【shí】他还研究出一套【tào】配合【hé】照片的唱段。

“大金牙”

后来,他【tā】的【de】儿子继承了【le】拉洋【yáng】片的演唱技【jì】巧,现在,拉洋片已经被列【liè】为北京市非物【wù】质文化遗产。

第【dì】三“怪”是骂大【dà】街的“大【dà】兵【bīng】黄”,此人大号黄才贵,早【zǎo】年【nián】在军阀部队当过兵,也负过伤【shāng】,练就【jiù】了他身上天不【bú】怕地不【bú】怕的“野”性。

他在天桥主要是【shì】靠卖药糖谋生,为【wéi】了招人,他身上穿着黄马褂、紫缎子长【zhǎng】袍,手持【chí】文明棍【gùn】,对官场和民【mín】间【jiān】看【kàn】着【zhe】不顺眼的事儿,便扯【chě】着【zhe】嗓子【zǐ】叫骂。他骂人骂事,鞭辟入里【lǐ】,酣畅淋漓,都【dōu】是老百姓想说不敢说的,所【suǒ】以观众【zhòng】听了都觉得解气。

虽然他多次被巡警抓走,但他的【de】“兵痞”劲头儿,谁也奈【nài】何不【bú】了。抓了放,放了抓,最【zuì】后索性【xìng】放【fàng】任【rèn】自流【liú】了。“大兵【bīng】黄”骂大街,当年【nián】在【zài】天桥绝对是一“景”,当然也是一【yī】“怪”了。

第四【sì】“怪”是表【biǎo】演耍牛【niú】骨数来宝的【de】“曹麻子”,他的本名叫【jiào】曹德奎【kuí】。他【tā】从【cóng】小跟“黑泥鳅【qiū】李”学艺,在天桥“撂地”时,带两个【gè】徒弟,化【huà】上装,手【shǒu】里拿着“合扇”,这【zhè】种响【xiǎng】器俗称牛胯骨【gǔ】,上面有十三个小铃铛,所以又叫“十【shí】三太保”,两个徒【tú】弟也【yě】化上【shàng】装,手里打着快板。

表演时,“曹麻子【zǐ】”常常现【xiàn】抓词儿,内容主要是针砭时弊,揭露社会阴【yīn】暗的。这些段【duàn】子被后人整理,现在【zài】还有【yǒu】演员表演,例如【rú】《骂摩【mó】登【dēng】》《打【dǎ】天坛》《变【biàn】法》《拆城墙》等。

第【dì】五“怪”是说对口相声的焦德海。他是徐有禄【lù】的【de】徒【tú】弟,相声“八德”之一,给【gěi】他【tā】捧哏的【de】是刘【liú】德智,他说【shuō】的相声亦庄亦谐,模拟人物惟妙惟肖,拿手【shǒu】的名段【duàn】《交【jiāo】地【dì】租》《羊上树》《粥挑子》等,令【lìng】人捧腹【fù】。

不过【guò】,把他列入【rù】“八怪”有些牵强,因为跟那些“怪”人相比【bǐ】,他的幽【yōu】默还是比较“文”的。他【tā】的徒弟有单口名家张寿臣【chén】,以及白宝亭、于俊【jun4】波等。

第六“怪”是练气功和【hé】摔跤【jiāo】的沈【shěn】三。沈三是天【tiān】桥的名家,当年【nián】他的气功绝活【huó】儿“胸前开石”“双风【fēng】贯耳【ěr】”等,现在仍被人【rén】津津乐道。

所幸这些绝活儿被后人【rén】传承,现在还【hái】有人能表演。沈三的摔跤也【yě】很有名,他的【de】徒弟后【hòu】来有的【de】成为全国中【zhōng】国式【shì】摔跤【jiāo】冠【guàn】军。

第【dì】七“怪【guài】”是蹭油的【de】“催巴儿”。他的【de】本名叫【jiào】周绍棠,“催巴儿”是带有贬义的老【lǎo】北京话,即【jí】“祟催”,给人打下手【shǒu】之意。

他【tā】不是艺人,是【shì】卖【mài】野药【yào】的,主要【yào】卖能【néng】去油污的药【yào】剂和治皮癣【xuǎn】的药。跟一【yī】般摆摊儿设棚卖药的不同,他边走边吆喝,有时还故意在【zài】人衣服上蹭点油污【wū】,然后用他的药【yào】剂当场擦拭。

逛【guàng】天桥的【de】都知道天【tiān】桥有这么一号,但他在人【rén】群中到【dào】处【chù】游窜,谁也【yě】不知道什么时【shí】候就被他蹭一【yī】下,所以在老天桥他【tā】成了“怪”人【rén】。

第八“怪”是【shì】表演赛活驴的关德俊。驴【lǘ】是用黑布精心制作的【de】,驴头【tóu】做得跟真驴相仿,穿在身上【shàng】,像【xiàng】“活”驴一样【yàng】,舞台上有许多道具,表演时的一【yī】些高难度【dù】动作【zuò】,让人提心吊胆,但他【tā】却从容【róng】不迫。“赛活驴”的表演作为老天桥的民间艺术,已【yǐ】被【bèi】列【liè】为北【běi】京市非物【wù】质文化遗产,现在还有【yǒu】演出【chū】。

天桥的【de】“八大怪【guài】”仅仅是民间的一种说法【fǎ】,其实,老天【tiān】桥卖艺的知名艺人和【hé】“怪人【rén】”绝对不止这些【xiē】,比如史料记载【zǎi】过的“架黄瓜”“张狗【gǒu】子”“气【qì】功断【duàn】石傻子”,等等。

天桥三个不同时期【qī】的【de】“八大怪”,还是【shì】很【hěn】有【yǒu】代【dài】表性【xìng】的,通过【guò】这【zhè】些“怪【guài】”,可以看【kàn】出老【lǎo】天桥的特点,您要想在天桥的地面儿上刨食,想要出人头地,不在艺术上有绝活儿,就【jiù】得在“怪”上做文章。

比如那位【wèi】靠骂【mà】大街【jiē】出【chū】名的【de】“大兵黄”,“怪”到让人称奇了,您也就出名了。由此【cǐ】说来,老【lǎo】天桥本来就是一个很怪【guài】的地方。

原文作者 | 刘一达

摘编 | 镜陶

编辑 | 王青

校对 | 陈荻雁

来源:新京报

标签: #模拟人生3摩登生活